黄梅戏《打猪草》又名《路竹笋》,此剧是黄梅戏传统的七十二出小戏之一,也是黄梅戏中极具乡土气息的剧目之一。但传统的《打猪草》与现在黄梅戏舞台上演的《打猪草》情节上有些许不同。
《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九集记载了陈宗记的口述本中,这就是传统的《打猪草》。剧中的两个人物名叫金三伢(娃生)、陶四女(娃旦)。
剧情是说农家女孩陶四女提着篮子径往猪草坪,猪草满山翠绿鲜嫩,一会儿就打完一篮子猪草。回家的路上经过金三伢家的竹林,陶四女顺手拨了两个竹笋,放在篮子中,用猪草掩盖。金三伢一家人全靠这一山竹笋吃饭,他躲在竹林中暗中守护,陶四女给竹笋被金三伢看得一清二楚,陶四女拒不承认偷了竹笋,但金三伢从她猪草篮子里搜出竹笋。
金三伢气愤不已,打了陶四女几拳头,还将她的竹篮子踩碎。陶四女说金三伢不该打她,陶四女还要告发他曾偷过陶叔父的牛去犁田,金三伢被她吓住了。他请陶四女不要生气,用两百个铜钱赔篮子,并与她结拜老庚。二人和好下山回家,双双长期【对花调】,赞美农家生活。
当下黄梅戏舞台上上演的《打猪草》情节已经发生了变化。黄梅戏《打猪草》中的两个人物名字与传统的《打猪草》已发生了变化,现在黄梅戏《打猪草》中的两个人叫陶金花、金小毛。剧情也经过取舍编排:陶金花在打猪草时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的两个竹笋,慌张之下,用草将竹笋盖上,想要隐瞒。但旁边看管竹笋的金小毛认为陶金花是故意偷竹笋,便上前踩破了陶金花的竹篮。
陶金花哭泣不止,要拉金小毛去见妈妈。金小毛只好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给金小毛。陶金花知道底细之后,原谅了金小毛;金小毛将断的竹笋送给陶金花,并送陶金花回家。陶金花妈妈不在家,她便给金小毛做饭吃,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最经典的【对花调】唱词仍旧保留着。
《打猪草》的来源于真人真事。据1957年5月《安徽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纪念刊》第22期中曾载:“根据宿松县吴正香同志调查,《打猪草》所反映的是一百多年前宿松陈汉沟崔家坪发生的一件因偷竹笋引起的风波。当时由黄梅的烧窑工人和宿松县的农民缩写成小型剧本,开始在玩花灯时唱,以后才搬上舞台。剧中最经典的【对花调】是黄梅、宿松两县的传统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安徽人民出版社曾出版严风英、郑立松黄梅戏《打猪草》整理本,1984年安徽电视台拍摄了安徽黄梅戏学校演出的舞台艺术片《打猪草》,直到现在仍旧是黄梅戏舞台上的常演剧目。